简述抗战全面爆发前十年的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简述抗战全面爆发前十年的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简述抗战全面爆发前十年的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

(1)【◆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抗战全面爆发前十年的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

【◆参考答案◆】:
这时期日本在华北地区的贸易走私活动日益猖獗。日本在华北的贸易走私由来已久,但初时规模不大,数量和品种极少,走私手法也比较隐蔽。华北事变以后,日本的走私活动逐渐加剧。
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从1933年春到1935年5月为第一阶段,走私线以陆路为主,走私物品以银元为大宗,平均每日走私银元40万元左右,并迫使中国海关停止在长城上执行巡缉工作。
从1935年的6月到9月为第二阶段,此间与韩国的私贩在山海关一带往来如织,大肆活动,或公然违反中国政府禁令,私运银元出境;或明目张胆,私僵硬纳关税之洋货络绎运入,肆无忌惮,并将私运范围竭力扩大,几视作正业经营。
从1935年9月到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为第三阶段,此间中国海关在华北及山海关附近洋面上完全丧失了缉私权,走私数额激增,品种涉及人造丝、卷烟纸、布匹、糖、煤油、杂货等项。
日本在华北猖獗的走私活动,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侵害了中国的海关主权,造成巨额的关税损失,影响了中国的财政收入,并使本已十分萧条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更加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2)【◆题库问题◆】:[问答题] 分别概述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并比较分析这两次会议的正确决策在贯彻过程中的不同结果。

【◆参考答案◆】:
"八大"背景:
①《论十大关系》作了理论准备;
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家经济结构和国内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
③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已颁布,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全国人民面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
④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出现冒进势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①长期的"左"倾错误和十年浩劫,全国经济陷入困境,必须尽快改革;
②"文革"虽已结束,但"左"的思想政策仍在继续推行,必须拨乱反正;
③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思想基础。
不同结果:"八大"的正确决策很快被从理论上修改,"左"倾错误随之迅猛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得以全面落实,并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3)【◆题库问题◆】:[单选]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主席()举行正式会谈。
A.李登辉
B.连战
C.陈水扁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哪一项是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
A.京都兵学校
B.北洋武备学堂
C.黄埔军校
D.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要评述国民党训政体系。

【◆参考答案◆】:
随着北伐军事行动基本结束,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10月,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名为加强中央统治,实为排除异己,建立独裁统治。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国民党最高党务机关。
其核心又有两个机构:
一个是中央常务委员会,负责日常党务;
一个是中央政治委员会,又称中央政治会议,负责指导国民政府大政方针。
蒋介石不仅身兼这两个机构主席,还兼国民政府主席和陆海空军总司令。1931年5月12日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1931年公布到1948年5月举行"国民大会"后结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共施行了18年。所谓"训政"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独裁专制。"训政"的实行,确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垄断国家政权的政治体制,维护了蒋介石的独裁专制。这一特征,贯穿于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始终。

(6)【◆题库问题◆】:[问答题]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一,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第二,坚持学历史与学理论相结合。
第三,坚持学习历史为现实服务。

(7)【◆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哪一位晚清重臣不属于东南互保的阵营()
A.李鸿章
B.张之洞
C.载猗
D.袁世凯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判断题]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根本作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9)【◆题库问题◆】:[问答题] 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三次改革、特点、结果、影响、异同、认识。

【◆参考答案◆】:
三次改革: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特点:
⑴苏俄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交流;
⑵美国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经济计划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⑶中国改革开放: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果、影响: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恢复发展,但1927年废除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成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异同:
⑴同:都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适合各自国家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一定成效;
⑵异:
①具体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三年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农民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实施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急待转移的情况下实施的;
②内容不同: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国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③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条件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施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认识:
①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
②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抗战全面爆发前十年的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

【◆参考答案◆】:
这时期日本在华北地区的贸易走私活动日益猖獗。日本在华北的贸易走私由来已久,但初时规模不大,数量和品种极少,走私手法也比较隐蔽。华北事变以后,日本的走私活动逐渐加剧。
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从1933年春到1935年5月为第一阶段,走私线以陆路为主,走私物品以银元为大宗,平均每日走私银元40万元左右,并迫使中国海关停止在长城上执行巡缉工作。
从1935年的6月到9月为第二阶段,此间与韩国的私贩在山海关一带往来如织,大肆活动,或公然违反中国政府禁令,私运银元出境;或明目张胆,私僵硬纳关税之洋货络绎运入,肆无忌惮,并将私运范围竭力扩大,几视作正业经营。
从1935年9月到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为第三阶段,此间中国海关在华北及山海关附近洋面上完全丧失了缉私权,走私数额激增,品种涉及人造丝、卷烟纸、布匹、糖、煤油、杂货等项。
日本在华北猖獗的走私活动,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侵害了中国的海关主权,造成巨额的关税损失,影响了中国的财政收入,并使本已十分萧条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更加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网 » 简述抗战全面爆发前十年的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

我来解答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