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文笔之争南朝文笔之争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南朝文笔之争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南朝文笔之争

【◆参考答案◆】:
南朝时的文笔之争,是对文学与非文学的进一步认识。最早刘勰提出"有韵为文,无韵为笔";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选文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说"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至如文者,唯须绮觳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等,或从实用非实用、思维方式、语言形式等方面来区分文笔,说明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特征的认识相当深刻了。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姚鼐的古文理论是对方苞、刘大魁古文理论的继承和总结?

【◆参考答案◆】:
姚鼐的"义理、考据、辞章"就是在方苞的"义法"说基础上提出的,"义法"说强调"言有物""言有序",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姚鼐的"义理""考据"即指内容而言,"辞章"即指形式而言。姚鼐在归纳文章写作方法时所提出的八个大字: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就是对刘大魁的神气、音节、字句说的继承和发展。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夺胎换骨

【◆参考答案◆】:(1)"夺胎换骨"是江西诗派的鼻祖黄庭坚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源出于惠洪《冷斋夜话》。(2)所谓夺胎换骨,就是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材料。黄庭坚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为了方便初学者尽快掌握学习与借鉴古代丰富的语言艺术遗产的一条捷径。(3)这一理论虽有一定的借鉴古人、推陈出新的意义,却否定了诗人的自我个性和创造精神,否定了诗人的独特心理感受,是违背诗歌创造规律的。所以受到后代诗论家的批评。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钟嵘的)“诗有三义”说

【◆参考答案◆】:"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

(5)【◆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
A.自然主义
B.表现主义
C.象征主义
D.存在主义
E.超现实主义

【◆参考答案◆】:B, C, D, E

(6)【◆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苏轼平淡自然的文学观。

【◆参考答案◆】:(1)苏轼受到庄子美学的影响,注重美与自然的统一,崇尚平淡的艺术风格。自然是苏轼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且苏轼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提出这一理论的,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创作实践。(2)苏轼的自然观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浑然天成和文学创作的平易流畅,批评了那种务为艰深、故作雕琢的不良文风,虽受庄子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强烈的个性意识(3)苏轼崇尚平淡的艺术风格,并对"平淡"的艺术内涵作了深刻的阐释。他以陶渊明、柳宗元的诗歌为例,提出了"枯淡"的概念。所谓枯淡即"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要求在平淡中包含深味,达到形淡而实不淡的境界。(4)平淡的艺术表现是清新自然,内容上的纯朴明了,意境上的幽雅醇厚以及情趣上的谐谧宜人。它要求作者将生活观照中所获得的美感融汇在如水一般的清新淡雅之中,用纯朴简洁的形式表现丰富深刻的内容。(5)苏轼注意揭示平淡与绚烂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绚烂之极就是平淡,平淡以深厚的艺术积累为基础。(6)苏轼的平淡自然之论主要是针对诗文创作而言的。它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富于现实意义,对于批判和纠正华艳不实的创作倾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文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题库问题◆】:[单选] 《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文学批评的是()
A.《明诗》
B.《辨骚》
C.《知音》
D.《体性》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的比喻来归结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作用。他把创作比作(),把批评比作()。

【◆参考答案◆】:刀子;磨刀石

(9)【◆题库问题◆】:[填空题]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批评。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和“()”,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参考答案◆】:兴寄;风骨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魏晋时期,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动摇,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解放带来了文学的解放,文学创作获得较为自由的发展,()观念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参考答案◆】:思想;文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网 » 南朝文笔之争

我来解答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