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编排总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编排总揽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编排总揽

一、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它有什么特点?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义:
新课标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沟通,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整合推进和协调发展。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整体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范围很广,包括社会生活,自然世界,科学人文等。所以,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语文知识的涵盖面很广泛,各种能力也会得到较好的锻炼提高。
(2)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需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性;而且还要求与其他课程、其他活动沟通和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即它不是封闭的、狭隘的,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书本,而是走向家庭、社会、大自然。
(3)综合性。体现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途径的多个层面上。即不再像学习一篇课文,练写一篇作文那样,内容单一,目标专一。
(4)实践性。它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设计和组织、探索和研究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编排意图
教材为什么要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呢?我认为,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尤其是高年级段大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改变语文课程学习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所以,我们不但不能忽视,而且应该特别重视。
为了使大家能正确认识,整体把握“综合性学习”这一新课型,下面咱们一起纵观一下整个小学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教材编排情况。
二、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体系:
(一)人教版综合性学习的编排内容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隐性的综合性学习。(这一阶段没有专题设置综合性学习,它主要渗透在语文练习中。
一上以“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的形式呈现;例如《自己去吧》一课课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仅限于简单的交流。
一下和二上通过“展示台”的形式呈现,如二上有一组课文是关于“秋天”的,在“语文园地”设置了“展示台”——黄色的银杏叶,赞美秋天的诗,描绘秋天的画,用落叶粘贴的画……本组课文虽然没有提出开展“走进秋天”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专题,但留心教材的编排不难发现,展示台不是凭空而设,跟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学习了第一篇课文《秋天》后,课后小泡泡有这些提示:“我想用树叶做贴画”“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办个展览吧”;第二篇课文《我的画》后有一个泡泡提示:“咱们也画画秋天吧”;第三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后又一个泡泡:“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四课《古诗两首》后有一个泡泡:“我还会背别的关于秋天的古诗”。这一个个泡泡提示,其实就是在不断提示我们围绕秋天这一主题开展系列观察、体验秋天的活动,只有围绕每一个提示进行学习活动,才会有后面的精彩展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下则通过“展示台”和“宽带网”两种形式呈现。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小综合学习。每学期安排安排两次,一般前半学期一次,后半学期一次。
第三阶段:五六年级小+大综合性学习。五六年级前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安排一次小综合学习,一次大综合学习;六下仅安排一次大综合学习。
但从第二阶段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学习”,整个小学阶段共编排设置了11次小综合,4次大综合。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小综合:
第一次(三上第一单元第5页):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二次(三上第五单元第70页):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第三次(三下第二单元第21页):调查周围环境
第四次(三下第五单元第78页):回忆、了解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并想想自己该怎样对待父母。
第五次(四上第三单元45页):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
第六次(四上第七单元125页):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了解别人的成长故事。
第七次(四下第三单元38页):大自然的启示
第八次(四下第六单元103页):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第九次(五上第一单元第5页):读书的快乐
第十次(五下第三单元49页):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十一次(六上第二单元21页):热爱、赞美、歌唱、报效祖国
大综合:
第一次(五上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第二次(五下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第三次(六上第六单元):轻叩诗歌大门
第四次(六下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二)综合性学习的编排特点:
1、小综合编排特点:
(1)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三年级每次的小综合性学习都分三回呈现。先在本组精读课文首篇篇末的“综合性学习”中提出要求;再在本组精读课文末篇的“综合性学习提示”中做一个承前启后的提醒,要求总结前一阶段的情况,策划后一阶段的活动;最后在本组“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中交流学习成果。
例如:三下第一次综合型学习:先在学习了第一篇课文《翠鸟》后提出“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要求:要求调查空气和水是否受到污染,花草树木是否减少,环保中人们做了些什么;调查时要分组、拟计划,选择合适方式,合理分工,分头行动。接着学习《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两篇关于环保的精读课文后,又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提示”: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了解,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都是用什么方法开展活动的,再把了解到的情况加以整理,并确定用什么方式反映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做好展示、交流准备。最后,在本组“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中提示:用写环保标语、办手抄报,写建议书等形式表现学习收获。(三回活动才完成)
(2)四五六年级的小综合性学习也分三回呈现。(但与三年级略有不同)它先在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中布置;再在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后的“综合性学习”中提出具体要求做法;最后在本组“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中交流。(但比起三年级,少了中间的提示)
例如:四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大自然的启示”是这样安排的:先在导语中布置: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接着,在第一篇精读课文《自然之道》后提出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可走进自然观察动植物或自然现象;可了解人类在大自然中受到什么启示;还可以自己做实验;……最后,在“展示台”中展示交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悟出:教材中对小综合学习的安排及教学对我们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要紧扣单元主题,与本组课文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要紧扣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以及“日积月累”“我的发现”等内容,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处理;三是要统筹安排活动过程。在单元教学之初就要细细琢磨单元主题、细细琢磨单元教学,细细琢磨综合性学习的三个层次的安排要求,真正做到着眼全局,小处入手,胸有成竹。一定要避免要求归要求,提示归提示,展示归展示,避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分割局面。
2、大综合性学习的编排特点:
大综合性学习完全改变了小综合学习的编排方式,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首先是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接着对开展学习的过程、方式、方法进行了指导;而后是分成两大板块,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每个版块又编排了“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部分。每个版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活动建议的提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参考,对于必要知识的了解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但大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再是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教材,而是围绕着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提供“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明确阅读材料所承担的任务和不同功能,有针对性地用好阅读材料,而非上成阅读教学课。在这里,教材选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学的中心,学习选文只是围绕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的一个部分,从属于综合性学习的需要和安排。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运用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设计、实践学习活动方案。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调整教材编排的顺序,可以延伸、放大学习过程(时间和空间),可以与阅读内容、表达手法相关的阅读教学单元建立联系。
以上三个阶段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有相互联系。低年级的隐性学习是中年级小综合学习的准备,中年级小综合学习优又是高年级大综合的基础。所以,不管哪个阶段,都应该十分重视,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好,循序渐进。否则,如果前期不重视,或者根本不进行,不仅会影响学生仔细观察、留心收集资料习惯的养成,还会影响学生作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更会阻碍后期综合性学习的进行。所以,我们从根本上重视它。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具体操作办法
(一)认清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在新课程改革试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所以,一开始可能会不知岂可,有摸不着南北的感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区。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功夫。比如:《遨游汉字王国》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的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材料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收集一些字谜,组织开展一个猜谜活动;或者组织学生上街调查了一下错别字等,就算结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都等不到培养和提高。再如《轻叩诗歌大门》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少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读读阅读材料,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开个诗歌朗诵会。甚至有的老师把《走进信息世界》片面的理解为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领着学生参观了网吧,就算开展活动了。
2、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学习只是为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对综合性学习设置的阅读材料,不是当作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参考、辅助资料,而是当作语文阅读课文那样讲。如:《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记得第一次教学时我就把每一篇阅读材料当作课文教学。当作写作例文引导。记得那一段时间可把学生累坏了,学了《难忘的启蒙》,就让学生模仿着它的结构写自己《难忘的启蒙》;学了《新来的王老师》,就让学生学习它新颖独到的选材方法,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学了《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就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安排材料的形式,写《再见了,亲爱的母校》……等等,现在回想,这哪里是综合性学习,简直就是写作大练笔。
3、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与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混淆,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其实,这是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误解,每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都不仅仅是实践活动,都是在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这些活动建议:(1)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3)去图书馆或书店看看,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4)给自己的图书分分类,做个书目(5)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6)开展其他相关活动。
我们仔细琢磨一下,教材提供的这些活动,哪一个都与语文紧密结合。如(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名言,搜集的过程就是阅读积累语言的过程,搜集后,在小组内或班级进行交流,又培养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再如(2)在访问读书人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收获了好的读书方法。模仿着《小苗和大树》一文的写法,学写一篇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访谈录,又培养了孩子们筛选材料、梳理材料、以及组织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说处处体现着浓浓的语文味。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有的学校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开展综合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是,并非没有资可开发利用。如《走进信息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少农村教师都认为,我们农村没有电脑,怎么了解信息?其实,你仔细钻研教材会发现,这里的信息绝不仅仅是指网络信息,它的涵盖面十分宽泛。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世界里。因为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渠道搜集信息,感受信息传递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再比如《遨游汉字王国》,为了更多的了解汉字的神奇有趣,城市孩子可以上网、去书店等查阅资料,但农村孩子也有丰富的资源,比如搜集方言俚语,感受不同语音的趣味;比如搜集农谚,感受乡土语言富含的哲理等。有没有资源可利用,不再有没有,在于我们是不是用心挖掘。
5、把语文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手段,对教育价值的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和督导。换句话说,也就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仅仅为活动而活动,对其蕴含的教育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比如通过《轻叩诗歌大门》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些老师认为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多背会几首古诗而已,其实,这一研究专题主要目的是为了激起孩子们对祖国优秀文化诗歌的热爱之情,从而,喜欢诗歌,甚至产生研究诗歌、创写诗歌的欲望,它对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遨游汉字王国》不仅能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而是通过这一学习,想激起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之情,从而树立起学好、写好汉字的决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网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编排总揽

我来解答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